主題: 養不起~~~
查看單個文章
  #3  
舊 05-31-2006, 08:23 AM
3546tw 3546tw 目前離線
【~飛雁~】無知、
 
註冊日期: Sep 2005
文章: 416
3546tw 正在向一條出名的路上前進,路途艱辛,看他的了!
預設

綠色GDP遙遙無期

 環境保護總局曾試圖推動綠色GDP,還原環境成本的真相,但遭到不同部門抵制,目前只能在北京、天津、廣東、海南等十省市「試點」,距真正實施遙遙無期。

 「在環境問題上,像中國這樣的後進者,可以吸收前人的教訓,減少一些錯誤。但沒有一個發展中國家能脫離先污染、後治理的模式,這是宿命,」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康曉光教授分析,官員雖然口頭重視環保,但最優先的永遠是GDP和財政收入,「這不是知識問題,而是利益和現實問題,要看有沒有這個條件」。

 被稱為「中華民族
母親河」的黃河,生態環境嚴重破壞,便宛如康曉光所說的「宿命」。

 在七○年代以前,黃河根本不會斷流。隨著人口不斷增加,為了改善黃河沿線廣大居民貧困的生活,只好建起一座座水壩,大肆墾土種植。黃河從一九七二起出現斷流。一九九七年,斷流多達二百二十六天,達到最高峰。沿河許多居民找不到穩定的灌溉用水,苦不堪言。

 長江的日子也不好過。為了引水濟黃,南水北調
工程相繼動工,三、五年後,長江水便會大量調往北方。可以預期到,長江本身的生態環境,勢必受到影響。令人不安的是,到二○二○年之後,長江也會缺水。

 南水北調大西線爭議大

 專家於是提出野心大到令人吃驚的建議,就是不顧下游如印度等國家的反對,把西藏的雅魯藏布江以及西南地區的怒江、瀾滄江等河流,藉龐大的引水和築壩
工程,與黃河、長江的上游連結起來。把每年約五條黃河流量、二千一百億立方公尺的河水,導引到中國水資源最短缺的西北、華北等地,徹底解決缺水的問題。

 方案風險很大。除了西藏的濕地生態會被破壞,印度和湄公河沿岸的國家水資源被攔截,也不會善罷干休。最後會不會一意孤行,國際仍在關注。

 最近這一、兩年,石油和鋼鐵價格飆漲,中國大陸對原物料需求殷切,也成為焦點。

 中國大陸目前是全球最大的銅進口國,旺盛的國內需求不斷拉升國際銅價。去年十一月,國家物資儲備局官員劉其兵,在倫敦下了十多萬噸的銅期貨賣空合約,以為國際銅價接下來會回檔下跌,算計在合約到期日就能夠以大大低於原來的價格,把期貨「軋平」,賺取巨利。沒想到國際銅價卻是持續走高,國家物資儲備局最後被迫以更高價「平倉」,銅價如火上添油。

 原物料的「蝴蝶效應」

 在這件事發生一個多月後,台灣以生產水龍頭、小五金聞名的鹿港、福興地區近百家業者,便傳出因為抵受不住銅價飛漲,陸續關廠。這些台灣業者可能並不知道,大陸物資局一名員工在銅市場上操盤不慎,竟如「蝴蝶效應」一般,成為壓跨他們工廠的最後一根稻草。而這只是中國對石油、銅、鐵等原材料大量需求,拉動全球原物料價格上漲的一個小小例子。

 中國地大物博,但資源被十三億人口均分之後,反而變成資源匱乏的國家。人均耕地不到世界平均的一半,森林是七分之一,淡水四分之一,石油十分之一。四十五種主要礦產人均分配量,也僅為世界水平的一半。

 大手大腳消耗資源

 與此同時,中國大陸對自然資源卻是大手大腳的消耗。

 每創造一元GDP,消耗能源是歐美日先進國家的四到八倍。這使得過去幾年來,中國大陸加速晉身全球最大的水資源、鋼材、水泥消耗國,第二大的能源消耗和溫室氣體排放國。

 針對這些現象,中國科學院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組,在「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報告」裡一再提出警告,中國崛起的資源消耗效應,對國際市場影響愈來愈大,將成為某些人宣揚「中國威脅論」的主要論據。

 報告呼籲:「我們必須更審慎地選擇崛起之路,僅僅和平崛起是不夠的,還必須是綠色崛起……,才能為世界所接納。」

 就正如美國學者布朗所說的,中國不能走美國的路。道理很簡單,因為世界沒有這麼多的資源。

 也許中國十幾億的老百姓,只想過好一點的日子。但他們可萬萬想不到,看似單純不過的願望背後,竟存在頗為微妙的資源爭奪。而世界上有許多人希望中國崛起的同時,能「多留一些魚給大家吃」,讓他們買到便宜的汽油開車。
回覆時引用此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