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單個文章
  #7  
舊 10-28-2005, 08:39 AM
阿信 的頭像
阿信 阿信 目前離線
聯盟義工
 
註冊日期: Jul 2000
文章: 2,560
阿信 不久就會出名哦!大家一定要尊重他~以後少不了你的好處!阿信 不久就會出名哦!大家一定要尊重他~以後少不了你的好處!
預設 【轉帖】賽鴿王國強豪奪標法

第六章

冠軍強豪針對某個特別賽事做準備時,
總將哺雛的幼鴿視為處於最佳巢態。
但對每一場賽事都想取得好賽績的鴿友而言,
他們多半是採用將雌雄鴿分開的制度。
自然制與鰥夫制各有利弊,
端賴強豪們憑藉機智來判斷。
鴿活動在荷蘭和比利時,與台灣相當不同,我在之前的文
章裡已經介紹過。老鴿賽一直以來都是歐洲的重頭戲,現在仍是一樣。直至60年代以前,歐洲鴿友總認為幼鴿賽一無是處,只是徒增自己的負擔而已。幼鴿賽只是他們為未來老鴿賽所做的準備動作,也就是說,只是為了讓鴿子們在參加老鴿賽之前,累積一些經驗而已,幼鴿賽的意義除了訓練以外,並未有其他特殊含義。
其轉捩點是在50年代,由荷蘭的一個鴿會舉辦了一場奧爾良(Orleans)幼鴿全國賽。這場賽事對於位處南部的鴿友而言,空距約為420公里;位置偏北的鴿友,他們則需克服650公里的長途距離。有許多鴿友反對這場比賽,因為距離實在太遠了,他們認為幼鴿飛不了這麼遠,因此,有許多北部的鴿友並未參加這場比賽。那些持反對意見的鴿友,他們似乎是對的,因為這場比賽變成一場災難,約有三分之一的幼鴿迷飛掉了。然而,相反地,這卻不代表奧爾良幼鴿賽的結束。
潛移默化
鴿友們開始逐漸了解,幼鴿其實能輕鬆飛450公里或更遠的距離。他們對幼鴿賽的興趣開始逐漸濃厚起來,奧爾良幼鴿賽變得極為熱門,並且在後來演變成為全世界最大規模的幼鴿賽。到了90年代,奧爾良一場幼鴿賽的參賽幼鴿,數目不會少於25萬羽。“放飛的幼鴿遮黑了整個奧爾良的天空,像是日蝕一樣。”雜誌上這麼形容著這裡的賽事。到了70年代,鴿友對幼鴿賽的看法已全然改觀。幼鴿賽不再只是為幼鴿未來所做的訓練而已,它吸引鴿友參與的魅力,變得和老鴿賽不相上下。其中一個原因是由於老鴿賽裡贏賽的,永遠都是那幾張熟面孔,幼鴿賽的贏賽機會則較為平等,每個鴿友都有贏賽的機會(在那個時代而言)。
因為鴿友的積極參加,不同鴿會舉辦的幼鴿賽愈來愈多,有的空距甚至長達600公里,而且極少有幼鴿迷飛掉。因此,我們有了一群新型鴿友:他們對老鴿賽的興致減低,但熱中於幼鴿賽,他們被稱為“幼鴿專家”。幾年內,他們領先群倫,狂掃幼鴿賽事。現在,我們面對一個極為有趣的處境:人們在過去說“幼鴿賽的贏賽機會人人均等,每個人都能奪冠”,現在卻演變成全然不同的新時代。幼鴿賽變成一種“家族舞會”,對其他多數人一點都不好玩,只有幾個開心的鴿友贏得勝利。
一般鴿友都不能忘記自己在出發點,即被這些“幼鴿專家”打敗的經驗。尤其是那些長距離鴿族,牠們在出生那一年的幼鴿賽裡,大都是要俯首稱臣的。我即將要告訴各位,有關那些幼鴿賽超人,他們幼鴿奪標的方法。雖然我不能十分肯定,歐洲鴿友一定比台灣鴿界的同好優秀。但是金錢在台灣鴿界氾濫著,而且當牽涉到金錢時,我想就沒人能當得起傻瓜。
育種
那些“幼鴿專家”一般在11月底或最晚在12月中以前開始育種,那時正處於白天極為酷寒且短暫的嚴冬。因此,我有一個忠告給親愛的讀者:如果你打算做一趟荷蘭或比利時之旅,切記不要安排在冬天,否則你絕對享受不到旅遊的樂趣,而且許多人甚至會患有冬季憂鬱症呢!然而前述那一些鴿友則不會,因為他們那時正忙得沒時間去看心理醫生,他們把整個冬季的時間都花在育種上忙碌著。鴿子不會在白晝時間短於 7 小時的時期裡配對,因此鴿主必須延長白晝的時間,也就是必須隨時給鴿子餵水,因為水很快就會結成冰塊。他們所能做的,便是在上午 7 時開啟光源系統,直到晚上 9 時為止。在配對前開始如此持續進行10 天,在11月到12月配對的鴿子,牠們的幼雛在元旦前就將近有 1 個星期大,那時即是為牠們掛上新年度腳環的時候。專精長距離賽的鴿友,則在稍晚才會讓鴿子配對,因為他們知道自己在幼鴿賽裡一點贏賽的機會都沒有。幼鴿在前 4 個月裡,以含高蛋白質(豌豆)的食物,獲得良好的餵飼。他們認為這是一種能促進幼鴿發展的良方。
訓練
那些“幼鴿專家”一般在4月開始“調淡”飼料。“調淡”表示飼料較易消化,即是含較少如豌豆的蛋白質,以及增加“淡料”的份量。幼鴿在被餵飼淡料的同時,也開始接受繞舍訓練,這是必要事項。假若鴿舍門大開時,幼鴿不能繞舍飛 1 個小時,那麼稍後的施訓對牠們而言亦是枉然。假若有幼鴿在自由後並不想盡興翱翔,那表示牠是“無用的”,也就是說,牠將來的賽績會很差,甚至很快就會迷飛掉!
大部分的冠軍強豪在 5 月開始施訓,那時幼雛已有 5 個月大。5個月大的幼鴿,以台灣的標準而言已過大,但是各位應該了解,荷蘭的天氣比台灣惡劣得多了。而且為取得牠們機會的平等,我們這裡的幼鴿絕不會在壞天氣裡比賽或訓練。但是天氣是變化莫測的,因此可能發生一些鴿子在返家途中,遇上壞天氣的狀況。在這種狀況下,還能飛回贏賽的鴿子,值得成為各位在買鴿時的追逐目標。像我認識的一位日本贏賽強豪,他買鴿的眼光就比其他鴿友獨到多了。為什麼呢?因為他在買鴿前,一定會先探聽鴿子贏賽的賽事天候,換句話說,就是每羽鴿子贏賽機會是否平等。這亦是我們歐洲鴿友評定一羽贏賽鴿好壞與否的必備工作,我們會將賽事的天候考慮在內。自然地,這位強豪痛恨靠運氣獲勝的賽事。但是,這種賽事也有其正面的一面:沒沒無聞的小鴿友可能贏賽!這種賽事讓常敗軍因一回贏賽的甜頭,而選擇繼續留在鴿界。這時,他們並不在意自己是幸運贏得比賽的,幸運的贏賽鴿是指那些背後正好吹著強勁順風時,飛出好賽績的鴿子。
讓我們回到訓練這個主題。我以10公里的距離開始做訓練,以下我們所謂的“拋飛”(即是英文“訓練”的意思),則是以15公里開始,接下來再做25公里。在鴿子首回並不能直接回巢的拋飛距離裡(一般為20公里),我會維持這個距離拋飛,直到牠們懂得直飛回巢為止,然後我才會加長拋飛距離,由30公里直到70公里左右。
競翔行程
賽季在6月底開鑼,大賽(奧爾良全國賽)則在8月初。這場全國大賽以前是在8月底舉行的,而那時正好遇上幼鴿的換羽期。換羽是幼鴿賽的大問題,換羽的幼鴿會贏不了比賽的。那麼鴿友是如何因應呢?就是以人工方式來阻止換羽。之前是使用可體松賀爾蒙,然後又流行“蔽光系統”。為什麼現在鴿友不再使用可體松賀爾蒙了呢?現在鴿界禁止使用它,因為它被視為一種禁藥。被發現使用的鴿友,會受到禁止出賽三年的處罰。荷蘭和比利時的賽鴿協會(NPO和KBDB)想要引導鴿友,不再以人工方式來停頓鴿子的自然換羽,因此他們調整了幼鴿大賽的比賽日期。現在的幼鴿大賽比以前提早了一點。幼鴿賽季從90公里的空距做起點,接著每一星期逐漸增加比賽距離。幼鴿大賽(全國賽或半全國賽)的飛距,由400~600公里左右。
差異處
另有一點各位不可不知的事情,是比利時的賽鴿狀況,相當有別於其他歐洲國家。比利時鴿友與荷蘭、德國鴿友的不同之處,在於他們可以有所選擇。他們 5 月初由魁夫蘭(Quievran)開始幼鴿賽季(對位處北部的鴿友而言,距離約為50~145公里),而且由此開始,每個週末在魁夫蘭都會有一場幼鴿賽。各位能相信有鴿友只參加同一放飛點的比賽嗎?荷蘭鴿友經常因為飛距太短,取笑這些比利時鴿友。另一方面,我們必須知道, 至多有25萬羽幼鴿會同時在魁夫蘭放飛,牠們光是出籠找到回家的方向就夠不容易的了。比利時幼鴿賽在5月底開始在拿永(Noyon),或其他類似地點放飛(飛距160~250公里),而且鴿友在之後的每個週末,都可以再來這裡比賽!進入 6 月之後,每個週末都有幼鴿中距離賽(飛距約350公里),然後才是全國賽。因此比利時鴿友在 7 月以後,即可選擇每週讓他們的幼鴿,參加由魁夫蘭或拿永出發的比賽(短距離賽),而且他們也可以選擇參加中距離賽。因此,他們一天可同時參加 3 場比賽。少數鴿友(冠軍強豪)偏愛中距離賽和全國賽,因為這些賽事較具影響力和優越性,並且較能吸引媒體的注意。
一般鴿友大都只參加短距離賽。還有一種“沉迷參賽”類型的鴿友,他們在每個週末,狂熱地參加由魁夫蘭、拿永出發的短距離賽,還有中距離賽。因此,他們在早上、中午和下午都在等參加不同比賽的幼鴿歸巢錄時。各位可以想像,他們承受的壓力有多大!我能告訴你,身為這種“沉迷參賽”的鴿友的妻子,她們的週末一定開心不到哪去。
荷蘭鴿友並不能有這種選擇。每個週末我們只有一場比賽,難怪外國鴿友經常納悶,為何我們的參賽鴿數總是多得那麼可怕。
額外飼料
除正規的鴿食外,礦土(蠔殼)被認定是對鴿子最重要的另外一種鴿食。冠軍強豪的做法,就是讓他們的鴿子盡量增加礦土的攝食量。礦土應該每天或每兩天更換,鴿子不會吃那些吃剩的礦土,因為上面會沾滿塵埃。鴿子喜歡吃新鮮的礦土。有一位醫生(他是個專精於鴿子方面的科學家)曾經告訴我,礦土內的礦物質對鴿子的重要性。
“你應該在飼缽裡放些礦土和正規飼料,然後你看看那些經歷艱困賽事後返家的鴿子,牠們有何不同。”他這麼告訴我。我照他的話做了,而且經實際實驗,證明了他的說法沒錯。那些鴿子是先去啄食礦土的。我認識一位定期在鴿舍前,灑下一些礦土的鴿友。結果他那些賽畢歸返的鴿子,牠們都先停降在地面上啄食那些礦土,而不是先飛進鴿舍裡去!那是鴿子的本能!牠們的身體需要礦物質。鴿子在賽畢返舍後幾天,直到週末前,都只被餵飼容易消化的淡料,比賽前,牠們再吃到額外的玉米或花生,以建立牠們所需的能源。
用藥
你可能會覺得驚訝,但是用藥在賽事裡,其實並不被視為重要部分,但鴿舍相形之下則顯得相當重要。這是因為多變的天候因素,重點是我們必須建造出盡量不會受多變天候影響的鴿舍。假若真有病症發生,多半都和呼吸道方面有關。一般冠軍強豪注重預防勝於治療。最佳的預防方法,即是營造完美的環境(鴿舍)。鴿友嘗試不用抗生素的原因,在於他們想要避免自己的鴿子,不致在年長後持續面對健康問題。
而且如同我在之前提過的,即使幼鴿賽風在當今方興未艾,大多數鴿友對老鴿賽的興致仍濃厚未減。“幼鴿專家”仍然只佔鴿友的少數部分,他們有些並不擔心這些幼鴿的未來,他們只專注於牠們在幼鴿賽事的賽績。因此,這些人即以抗生素來治療幼鴿呼吸道方面的病症。這些含抗生素的藥品,在台灣也相當普遍知名。當幼鴿6個星期大時,牠們被施以預防膣炎症(trichomoniase)的治療約1週,然後在賽季開鑼前再治療一回。盡量避免在賽季期間進行任何的藥物治療。最普遍使用的藥物是羅尼唑(Ronidazole 10 procent),許多冠軍強豪都會再添加葡萄糖。球蟲病並不可怕,很少鴿友會針對球蟲做用藥治療。球蟲一般都是因不良的鴿舍環境(過溼)或二度傳染(沙門氏菌)而起的。許多治療球蟲的藥物,更成為“鴿體自然狀況的殺手”。
大多數的冠軍強豪都不相信,維生素對賽鴿有何良效。一般人相信維生素對種鴿和換羽期的鴿子或病鴿會有所助益。電解質普遍在酷熱的賽事後使用,鴿體必須補充因熱而耗失掉的水份。
管理制度
鴿友一般使用兩種不同的管理制度,它們各有其優缺點──
1. 自然制
這表示幼鴿是在孵蛋或哺雛的巢態下出賽的。一般在目標為奧爾良和波治全國大賽的鴿友所應用。我曾經針對全國賽的優勝鴿做過一個研究:65%的贏賽鴿在出賽時,都是處於哺雛的巢態,因此自然制對那些志在一、兩場大賽的鴿友而言,似乎是個不錯的制度。其缺點是正處於孵蛋巢態的幼鴿,出賽時鮮少有好賽績,牠們的巢態和誘激巔峰只能維持 2 個星期,牠們的巢態巔峰即是哺雛時期。自然制的另一個缺點,即是無法同時施以繞舍訓練,訓練被視為最重要的一環,鴿子必須被迫而飛(搖動一顆球或一面旗子)或是將牠們載往遠處拋飛。
2. 鰥夫制
另外一種制度則是將雌雄賽鴿分開訓練,俗稱鰥夫制。這個制度的優點是,只要是體格優秀的鴿子,都可以獲得充分的繞舍訓練。大多數冠軍強豪,牠們都採用這種制度。雄鴿和雌鴿被關在不同鴿舍,早上訓練雄鴿,傍晚訓練雌鴿,或者順序相反也無所謂。雌鴿和雄鴿在入集鴿籠之前幾小時,可以在一起溫存。假若是極度酷熱的天氣,雄鴿在入集鴿籠前一天,即可獲允和雌鴿相聚。這麼做的原因,是待牠們冷靜下來和不再興奮後,再將牠們關入集鴿籠。集鴿籠內的鴿子,若仍處於興奮狀態又充滿緊迫,牠們在被運輸往放鴿地的旅程中,會變得過度勞累不堪。
結論
冠軍強豪針對某個特別賽事做準備時,哺雛的幼鴿被視為處於最佳巢態。但對每一場賽事都想取得好賽績的鴿友而言(奪標並不是他們的第一目標),他們都會採用將雌雄鴿分開的制度。這些是荷蘭和比利時強豪們的想法和使翔制度。他們是對的嗎?或者他們能否做得更好?針對這個問題,我想我該向台灣的冠軍強豪取經才是。
__________________
PLO銘鴿攝影(阿信)
回覆時引用此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