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賽鴿聯盟論壇


台灣賽鴿聯盟論壇 » 聯 盟 站 務 » 貼 圖 灌 水 區 » 【分享】給聯盟經營事業的鴿友大哥們參考
回覆
 
主題工具
  #1  
舊 01-11-2006, 02:14 AM
bigboss bigboss 目前離線
初級會員
 
註冊日期: May 2005
文章: 78
bigboss 正在向一條出名的路上前進,路途艱辛,看他的了!
預設 【分享】給聯盟經營事業的鴿友大哥們參考

經營啟示錄》吉野家 多角經營挽頹勢



■ 戴國良

2003年底,美國爆發狂牛症事件,消費者拒吃牛肉,拖累日本知名的牛丼連鎖餐飲業者吉野家,出現24年來的首度虧損,被迫走向多角化經營。



在美國牛肉被禁止進口前,吉野家2002年度營收1,460億日圓,其中牛丼事業占70%,其他多角化事業占30%。當年度,牛丼事業獲利152億日圓,多角化事業虧損7億日圓。但到2004年,吉野家營收大幅衰退20%,降為1,180億日圓,且轉盈為虧,小賠12億日圓。過去,吉野家的牛肉食材,幾乎百分之百仰賴美國牛肉,而且牛丼是唯一的主力產品線,狂牛症事件爆發,這些風險暴露無遺。

廣伸觸角 分散風險

吉野家1999年收購的京樽壽司事業,是目前較大規模的多角化投資。吉野家也將觸角伸向其他餐飲事業。京樽壽司2004年度營業額327億日圓,獲利5億日圓。

吉野家總經理安部修二最近坦承:「過去吉野家太過於仰賴單一的高收益事業,輕鬆賺錢的好日子過慣了,導致危機感明顯不足,應付危機的能力也跟著不行。如今,吉野家必須面對企業轉型的大考驗。」他語重心長地指出:「吉野家唯一存活之道,就是加速多角化。」

這一、二年來,吉野家營收及獲利均嚴重衰退,展望未來三、五年,要靠既有事業扭轉頹勢,可能事倍功半。吉野家深深體會,加速朝向多角化經營,是當務之急。但外界認為,吉野家能否成功建立第二個事業支柱,仍有待市場考驗。

業界人士表示,吉野家推展多角化經營,恐怕不是短期內可以奏功。相對於過去高獲利的牛丼事業,吉野家尚未發現可以輕鬆經營的新事業模式。

併購策略 拓展業態

有鑑於美國奇異公司(GE)20年來透過不斷併購保持成長動力,安部修二決定推動併購策略加速多角化。吉野家財務結構健全,負債比率不算高,手上握有200億日圓現金流量。日本經濟遲遲未明顯回春,加上受美國狂牛症影響,年營業額在100億到200億日圓的中小型餐飲連鎖店,紛紛求售,自然成了吉野家的併購獵物。

吉野家開出併購對象必須具備的三大條件,包括顧客來店率較高,未來能迅速擴店,客單價在1,000日圓以內的平價速食連鎖。

安部修仁表示:「我們要打造吉野家成為一個綜合、多角化的餐飲集團,從牛丼、壽司、烏龍麵食、燒烤、中華料理、西洋料理到糕點麵包,無所不包。」

他強調,併購是展開多角化經營的有效途徑,不但可以進入新業態,而且可以獲得各種優秀的專業人才,為產品過於單一化的吉野家注入新血,並紮下長期成長的基礎。

根據吉野家所勾勒的2007年中期發展計畫,其中三個主軸分別是加速國內餐飲事業多角化的併購布局;加速既有海外事業據點的拓展,以及牛丼餐供應多樣化及菜色創新。

刻板印象難以突破

2005年8月,吉野家成立「新事業開發室」,試圖在供應牛丼的現有店面之外,再開闢供應其他多樣化菜色的「第二吉野家」與「第三吉野家」。但外界認為,此舉存在若干風險,因為消費大眾已有「吉野家就是牛丼餐廳」的刻板印象,這是否會成為吉野家開拓「第二店」、「第三店」的阻力,仍有待觀察。

吉野家的一位主管私下向媒體表示,長久以來,公司上上下下都缺乏危機意識,緊抱著過去賺錢的事業,從未規劃長遠的事業發展策略與願景,如今,高層總算覺醒了,坦承錯誤,並大力改革。

吉野家餐飲連鎖事業的多角化能否成功,正考驗著經營團隊的智慧與因應能力。 (作者是世新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副教授)
回覆時引用此篇文章
  #2  
舊 01-11-2006, 02:22 AM
bigboss bigboss 目前離線
初級會員
 
註冊日期: May 2005
文章: 78
bigboss 正在向一條出名的路上前進,路途艱辛,看他的了!
俏皮 節流就省本賺大條的coco

節流高手》專業服務費用

■ 葉益成

在這快速變遷的年代,政治、經濟、社會和科技環境的改變,使得企業對各式專業服務的需求明顯增加,衍生相關費用不可不加以正視。企業可先進行市場調查,了解收費行情,因為剛開始服務需求時,是討論費用的最佳時機。

收費方式有依鐘點、按件、條件計算三種。按件指一個案件不管花多少時間,收費都一樣。按條件指先支付較低定額費用,再依成效收取其他酬勞。每個案件都應盡力協商出最有利的收費條件。

專業服務費用涵蓋相當廣,如法律、會計、技術服務、顧問服務等,名目種類雖多,卻有共通之處,以下舉律師費為例,說明如何降低法律費用, 供企業舉一反三。

‧盡量用和解而非訴訟的方式來解決法律糾紛。

‧請律師設計一套可以在例行交易使用的格式。

‧要求提出每年最低工作時數的保證。

‧請收費較低的律師處理小額或單純的交易與事件。

‧與其他業者共同分攤法律成本,例如共用諮詢鐘點。

‧首次與律師會談就提供適當的紀錄與文件,以免造成作業成本增加。

‧有法律諮詢必要時,利用營業時間和律師會面或聯絡。

‧要求律師每月提出費用清單,檢視是否有計算疏失或不合理情事。

‧提供律師影響產業的最新案例資訊,不只可以降低律師的研究成本和時間,也可幫企業降低律師費,特別是雇用計時收費律師。

‧考慮增設內部法律顧問。分析一下,你可能會發規,雇用內部顧問可以節省不少成本。

‧有些工作不妨自己來。有時只需要指點一下,內部人員就可以自己處理。 (作者是ERA毅業國際組織亞洲區負責人暨中華毅業總裁、中華成本管控學會理事長。www.expense-reduction.com.tw
回覆時引用此篇文章
回覆


目前查看此主題的會員: 1 (0 位會員和 1 位遊客)
 

發文規則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不可以發表回覆
不可以上傳附件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啟用 BB 代碼
論壇啟用 表情符號
論壇啟用 [IMG] 代碼
論壇禁用 HTML 代碼

論壇跳轉


所有時間均為台北時間。現在的時間是 07:31 AM
Powered by vBulletin® 版本 3.8.2
版權所有 ©2000 - 2024,Jelsoft Enterprises Ltd.
台灣賽鴿聯盟論壇


Nav Item B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