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賽鴿聯盟論壇


台灣賽鴿聯盟論壇 » 聯 盟 站 務 » 貼 圖 灌 水 區 » 談植物養生
回覆
 
主題工具
  #11  
舊 09-18-2009, 01:23 PM
asgod asgod 目前離線
黑天使 - 歌德
 
註冊日期: Jan 2004
文章: 1,007
asgod 正在向一條出名的路上前進,路途艱辛,看他的了!
預設

丈人 眼睛得飛蛇
請問 飛蛇 吃什麼好?
__________________
"戴髮修行法自在,心山常駐人為仙;藍天綠地本因果,乾坤反轉自然行"
回覆時引用此篇文章
  #12  
舊 09-18-2009, 07:27 PM
rmp41110 rmp41110 目前離線
天狼星
 
註冊日期: Jan 2009
文章: 161
rmp41110 正在向一條出名的路上前進,路途艱辛,看他的了!
預設 帶狀泡疹(Herpes Zoster)

帶狀泡疹(生蛇, 飛蛇, Herpes Zoster)
1. 什麼是帶狀泡疹?
帶狀泡疹即為一般俗稱的「生蛇」、「飛蛇」。常見的症狀是呈帶狀分布的水泡、皮疹,伴隨疼痛或皮膚癢。
2. 為什麼會得帶狀泡疹?
帶狀泡疹和水痘感染有很大的關係。在兒童時感染水痘或接受過水痘疫苗接種後,會對水痘免疫,但病毒是潛伏在神經根當中並未消失。當身體虛弱時(如年紀大,免疫系統功能低下,生活壓力大),無法壓制病毒,病毒便會沿著神經根分佈的區域,在皮膚上形成水泡和皮疹。
3. 帶狀泡疹的症狀?
帶狀泡疹患者會在皮膚上產生一塊疼痛的水泡、皮疹。有時候疼痛會先發生,過幾天後水泡再長出來。
剛開始時可能是局部的紅腫,過了幾天,皮膚紅腫處開始出現水泡,此時患者可能會感到像是針刺或火燒的疼痛。這些皮膚紅腫或水泡可能會圍繞身體一圈,也可能只在單側的胸口或背部。帶狀泡疹也有可能長在臉上。
皮膚紅腫和水泡大約在7到10天後會開始結痂癒合。在某些患者,帶狀泡疹痊癒後會留下皮膚變色的情況,有的可能永久變色。即使皮膚紅腫和水泡癒合,疼痛可能持續下去,有些患者可能必須忍受疼痛達1至3個月。
當帶狀泡疹長在臉上,患者必須特別注意。帶狀泡疹會造成眼皮的腫脹、結痂,影響視力。曾在臉上長過帶狀泡疹的患者,之後也可能會罹患青光眼,有失去視力的危險。當患者注意到臉上產生帶狀泡疹,應馬上到眼科求診。
4. 帶狀泡疹如何治療?
治療帶狀泡疹的藥物為抗病毒藥物,目前有Acyclovir (英文商品名 Zovirax, 中文商品名: 熱威樂素);Famiciclovir (英文商品名: Famvir, 中文商品名: 抗濾兒);Valciclovir (英文商品名 Valtrex, 中文商品名 祛診易)。由於大部分的帶狀泡疹會自行痊癒,目前全民健保僅給付較嚴重病患如帶狀泡疹引起角膜炎;或帶狀泡疹發生在頭部、頸部或生殖器周圍且從發疹起計算三天內可用。
另外亦有可能短期使用類固醇來降低皮膚紅腫和疼痛。
5. 如何減輕疼痛?
帶狀泡疹最讓人難以忍受的就是會引起疼痛。醫師會視狀況給予適當的止痛藥劑服用。若患者自行購買,應避免使用阿斯匹靈類藥物(Aspirin)。因為患有帶狀泡疹或水痘的病人服用阿斯匹靈可能會造成雷氏症候群(Reye’s syndrome),造成肝功能嚴重受損。
冰敷或局部止痛軟膏對於疼痛也有幫助。
6. 帶狀泡疹會有什麼後遺症?
民間流傳所謂「飛蛇圍繞身體一週會致命」的說法是沒有根據的。最常見的後遺症是神經痛。即使皮膚的紅腫和水泡完全消失,神經疼痛還是可能繼續存在。大約五個帶狀泡疹患者中就有一位可能會有這種慢性的神經痛。
這種神經痛和帶狀泡疹發作時的疼痛類似,會有針刺或火燒的痛覺,對於溫度改變或觸覺會相當敏感,一碰就會相當疼痛,甚至風吹便會疼痛。有的患者甚至描述這種神經痛比泡疹還沒好時更痛。
這種帶狀泡疹所遺留的慢性神經痛絕大部份會隨著時間改善,大多在一年內會慢慢消失。但有可能復發,或永久存在。此時可能需要服用一些特殊的治療神經痛藥物,但效果並不會很好。
另外帶狀泡疹生長在特殊部位者,會有其他較嚴重的後遺症:生長在頭頸部者,可能會對視力產生影響。
7. 帶狀泡疹會感染他人嗎?
接觸患有帶狀泡疹的病人並不會罹患帶狀泡疹,但是有可能被傳染其中的水痘病毒而得到水痘。水痘病毒會存在於帶狀泡疹的水泡當中,直到泡疹完全癒合為止。因此得到帶狀泡疹的病人在水泡尚未完全癒合之前,應避免接觸一歲以下的小孩或懷孕的婦女。

此篇文章作者為署立桃園醫院家醫科陳昭仁醫師

------------------------------------------------------

傳統醫學治療:

依辯證論治,分為三型施治:
1.熱盛型:
[主證]局部皮損鮮紅,皰壁緊張,灼熱刺痛。自覺口苦咽幹、口渴,煩悶易易怒,食欲不佳。小便赤,大便幹或不爽。舌質紅,舌苔薄黃或黃厚,脈弦滑微數。
[辯證]肝膽熱盛,氣滯濕阻,兼感毒邪。
[治法]清利濕熱,解毒止痛。
[方藥]龍膽瀉肝湯加減。
2.濕盛型
[主證]皮膚顏色較淡,皰壁松弛,疼痛略輕,口不渴或渴而不欲飲,不思飲食,食後腹脹,大便時涯,女性患者常見白帶多。舌質淡體胖,舌苔白厚或白膩,脈沉緩或滑。
[辯證]脾失健運,蘊濕不化,兼感毒邪。
[治法] 健脾利濕,佐以解毒。
[方藥]除濕胃苓湯加減。
3.氣滯血瘀型:
[主證]皮疹消退後局部疼痛不止。舌質暗,苔白,脈弦細。
[辯證]氣滯血瘀,余毒未盡。
[治法] 活血化瘀,行氣止痛,清解余毒。
[方藥] 活血散瘀湯加減。
(三)針灸治療:
l.根據“經之所過,病之所治”的原則選取下列經絡:
A﹒發于臉部,累及三叉神經:
a.侵犯眼支:選取膀胱經、膽經、三焦經、小腸經。
b.上顎支:選取胃經、小腸經、膽經。
c.下顎支:選取胃經、大腸經、膽經。
B﹒發于頸部:
a.胃經:距任脈1.5寸的當頸動脈搏動處。
b.大腸經:在頸部前外則,距任脈3.0寸。
c.小腸經:在頸部側面,距任脈3.5寸。  
C﹒發于胸、腰、背部:
a.任脈:循胸腹正中,利用病區旁取中之原則。
b.腎經:腹部-距中行任脈0.5寸。
胸部-距中行任脈2.0寸。
c.胃經:腹部-距中行任脈2.0寸。
胸部-距中行任脈4.0寸。
d.脾經:腹部-距中行任脈3.5寸。
胸部-距中行任脈6.0寸。
e.肝經:上貫膈,布脅肋。
f.膽經:循脅裏,其直者季脅。
g.膀胱經:主一身之表,分布于腰背,距督脈1.5寸及3.0寸區域。
h.督脈:主背脊柱正中,統率一身陽經。
D.發于腿部:
a.胃經:行腿部陽面前路。
b.膽經:行腿部陽面中路(側面)。 c.膀胱經:行腿部陽面後路。 d.脾經、肝經、腎經:行腿部陰面之前路,中路與後路
------------------------------------------------------

以我個人立場:
1.飲食均衡,辛辣刺激性食物少食
2.紅腫疼痛,在家可作冰敷
3.菊花煮茶加蜜可飲用
4.中醫對疾病需辨證論治,在此不能妄言
5.患部在顏面,很痛,辛苦家人了
6.就近醫治方是上策

回覆時引用此篇文章
回覆


目前查看此主題的會員: 1 (0 位會員和 1 位遊客)
 

發文規則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不可以發表回覆
不可以上傳附件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啟用 BB 代碼
論壇啟用 表情符號
論壇啟用 [IMG] 代碼
論壇禁用 HTML 代碼

論壇跳轉


所有時間均為台北時間。現在的時間是 07:24 PM
Powered by vBulletin® 版本 3.8.2
版權所有 ©2000 - 2024,Jelsoft Enterprises Ltd.
台灣賽鴿聯盟論壇


Nav Item BG